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蛋糕是許多人的最愛,生日蛋糕更是滿載甜蜜記憶的聖品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台灣電視開播以前出生的人(1962),極大多數小時候沒有吃過生日蛋糕。那時子女眾多,大人們沒錢沒閒,整日憂煩操勞生計,哪有專為小孩過生日的習慣;講究些的家庭,豬腳麵線、壽桃紅蛋端上桌,多半也是為家長、老者祝壽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記得小時候,街上的西點麵包店寥寥無幾。二次大戰後開張,頗有名氣的「明星咖啡館」好像專屬藝文界和上層人士的樂園,聽過,沒有去過。生日蛋糕長什麼樣,沒見過真的。印象最深刻的鏡頭,就是集權時代慶祝蔣公華誕,電視螢幕中總愛播放:上朝祝賀的達官顯貴們,圍著壽桃舉杯,旁邊擺著正是層層向高疊,華美精製的蛋糕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後來社會漸漸富裕,裹著厚厚雪白奶油,點綴著紅櫻綠菓的花式蛋糕,才從影視戲劇和名人婚禮中走出來,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。再後來,蛋糕不再是生日的專利美食,反成飯後甜點,下午茶的主角了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蛋糕上插滿蠟燭,傳說源自古希臘。在崇拜月亮女神的祭壇上,點燃整圈的燭光,有種神秘的力量和氣氛,會幫助人們達成祈禱的事。後來演變成眾人合唱「生日快樂」歌,主角許願禱告,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,願望就會實現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小孩子歲數少,一歲插一根蠟燭,屈指好數;年齡越大,也越多人喜愛改用數字蠟燭,如此容易記住那些成長的痕跡。女人四十一枝花,三十開始拉警報,生日蛋糕似乎從而成了拒絕往來戶;男人們則待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順之際,才又想著呼朋喚友辦聚會; 命好的等到七老八十,兒孫繞膝,樂享晚輩們叩拜如儀的壽宴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有些人反對過生日,理由是: 母親受難日不該慶祝。有些人害怕過生日,原因是: 生命短暫,成長的希望和死亡的恐懼並存。長一歲,同時也意味著老一歲。準備生日禮物很惱人,收到驚喜的人往往又感到特別幸福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有人過生日,總有某天是屬於你的,這件事很公平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之喜悅,無以倫比。小雅媽媽以為: 生日是「母難日」沒錯,卻更應該是「感恩日」。天下的母親都希望,孩子生日快樂,高高興興地成長。即使母親已歸天堂,也不願看見孩子,老恨著那痛苦撕裂的往事。孩子是無辜的。孝順和感恩的慶祝方式有很多種: 譬如靜默沉思,譬如做好人好事。生命無常,不要庸人自擾,要懂得珍惜,懂得愛和感恩。 (全文完)


 ( 上篇結束請接下篇 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iling3691yahoo 的頭像
    meiling3691yahoo

    meiling3691yahoo的部落格

    meiling3691yah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